
(周永傑師兄所出版的書中之一本)
|
我唸新聞系的時候, 周永傑的名字已如雷貫耳, 但仍未有機會認識師兄. 直到去年農曆新年, 收到一封電郵, 是一張附有詩句的小白兔相片, 非常可愛又有意思. 我希望能與更多親友同學分享, 徵詢過他後, 放在我的 [臉書] 裡, 之後不久, 師兄也在 [臉書]開了戶口, 並為我們成立了新聞系群組, 讓校友們在那裡互通消息. 從此, 我們不但能欣賞到他的攝影傑作, 並從連結中欣賞到他精采的文章.
師兄在學時已鶴立雞群, 大二那年袁洸講師保薦到工商日報實習, 到肆業留任. 擔任記者及電訊翻譯, 隨後亦在星島晚報, 東方日報, 快報, 天天日報, 百姓週刊等機構任職. 在報館的三年裡, 儲蓄了足夠旅費, 便展開了他浪跡天涯的日子.
1979 年他買了一張歐洲火車証, 以最省錢的方法, 遊覽了火車証可到達的 15 個國家, 原先預算每天花 15 美元, 最後竟然只花了一半. 回港後, 計劃以剩下的旅費, 於同年年底去了澳洲和紐西蘭. 在紐西蘭, 他在朋友的農場作客, 每天欣賞風光如畫的景色, 與友善的鄰居打交道, 那種樸實無華的生活,使他樂不思蜀, 半年後才依依不捨地打道回府. 然而, 暗地裡已埋下了移居此處的種籽.
1982 年, 師兄用一年時間, 展開了另一個旅程, 他由加拿大北面開始, 沿著美洲西岸太平洋的泛美公路出發, 南行經墨西哥, 中美洲 17 個國家. 最後抵達最南端的阿根廷, 成為香港鮮有走完泛美公路的旅行家. 此時他的足跡已遍及 150 多個國家, 足可環繞地球 20 個圈.
完成環遊世界的夢想後, 1984 年至 1985 年間, 他與志同道合的朋友, 成立了非牟利的 [國際漫遊協會] ,全力推動自助旅遊, 鼓勵及協助初次外遊的朋友, 為他們提供一個交流心得的平台. 而協會的會員又把各人的旅遊經驗編輯成書, 令更多人受益. 去年暑假師兄告訴我, 秋天會回港出席 [國際漫遊協會] 成立 25 周年慶典, 並以創會會長身份接受了港, 台的媒體訪問呢. 可惜當我回港時, 他又回鄉尋根去了, 結果緣慳一面.
當年憑著豐富的經驗, 他為電台主持 “ 周遊列國 “ 及 “旅遊問答 “等節目. 而在他任職無線電視的 8 年裡, 更主持了多個家喻戶曉的旅遊節目, 如 [風物誌], [大江南北 ], [寰宇風情 ]等. 都是十分受歡迎的節目. 正當他的事業如日方中之際, 他卻毅然放棄一切名與利, 舉家移民到他夢中的香格里拉----紐西蘭. 過著飼羊養蜂, 攝影寫作的逍遙日子.
有人常自嘆懷才不遇, 但那只不過是庸才. 師兄的才華在紐西蘭也鋒芒畢露, 受到紐西蘭旅遊局的垂青, 邀請他接待來自東南亞各地傳媒, 以導遊及製作助理的身份協助拍攝工作. 2011 年 5 月, 他獲紐西蘭航空公司之邀, 帶領香港有線電視資訊台 i-cable 攝製隊, 在南北島拍攝旅遊節目 [四個轆, 紐西蘭週圍 Look ]. 有時候, 他也為香港攝影發燒友作響導. 不久前, 就與著名攝影家劉自立等一起拍攝. 正如他在 [ 臉書 ] 所言: “ A man drive in New Zealand without a map. “ 他的 GPS 就在腦海裡. 由一個景點到另一個景點, 或由任何住處到任何景點, 他都能精準地計算出到達時間, 分秒不差. 令拍攝者的工作進行順利.
師兄是一個極力推崇環保的份子, 家裡不用剷草車, 飼養的羊會把草吃得光光. 又利用雨水收集器來淋花,. 海草, 枯木,貝殼塗上顏料, 就變為精美的藝術品餽贈親友. 他有感於中, 港, 台對環保教育尚欠完善, 於 1999年, 與兩位朋友合辦一個環保遊學團, 將環保理念融入旅遊當中, 學生被安排入住農莊, 體驗田園生活之餘, 亦灌輸了環保意識.
在紐西蘭, 師兄的筆杆沒停止過運作, 他在 [中文一族 ] 週報撰寫 [我復悠然] , 一寫三載. 在先軀報的 [三人行] 專欄, 從 2005 年 9 月至今, 一寫六載, 從未間斷. 而他在博客裡的文章及攝影佳作, 更廣受讚賞, [粉絲] 遍佈世界各地, 包括我和很多新聞系校友.
師兄出版書藉無數, 如: 鐵幕快車, 旅遊散文集, 古文明之旅, 自助遊世界, 萬卷書萬里路, 舞男實錄. . . . 並策劃出版 [ 自助旅遊 ] 叢書15 本.
在對待朋友方面, 師兄是會誠心誠意的. 記得他的一篇文章裡, 提及到兩位認識的朋友因意見不合而反目, 他為了使他們和好如初, 安排了卡拉 OK 敘會, 憑歌寄意, 結果他們冰釋前嫌, 重修舊好. 現今社會, 落井下石, 煽風點火的人多的是, 還有幾人能顧及朋友之間的不和呢! 看完這篇文章, 我真的很感動.
(龐翠薇)

(去年返港應鐘政勤之邀, 到數碼電台錄製 13 輯介詔紐西蘭的旅遊節目. 圖中左面為周永傑師兄.)
|